高祖宪 |
详细内容
高祖宪(1870—1943)字又宜、幼尼,祖籍米脂泉家沟,后居米脂城东街,书香门第。16岁赴泾阳味经书院求学,受名师刘光贲(古愚)器重,接受维新思想。光绪23年(1897)参加乡试,作文抨击时事,监考官主张推荐,主考官惧怕触犯朝廷,不予录取,引起争议,名字为人所知。光绪28年(1902)中举,赴三原宏道高等学堂任史地教习,广交思想开化人士。1906年回陕北创办绥德中学堂,任监督(校长),书“勤学爱国”四字悬挂厅堂,并以“崇文崇理,尚实尚武;为爱国之志士,任救国之前驱”勉励学生,常常驳斥“忠君”言论。
1907年,他带马师表等10余名陕北学生赴日本留学,籍此考察日本政治、实业;拥护孙中山政治主张,参加了同盟会;创办《秦陇报》,任主编,撰文宣传民主救国思想。回国时购置铁纺织机,准备在家乡发展实业,因原料困难未能实现。后在耀县、铜官(今铜川)、延安、米脂办牧场,自任场长,广招贫民牧羊。1909年,任陕西咨议局议员,暗与郭希仁、张伯英等联络同盟会成员,策动新军部分军官,准备反清。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,张凤翔等约他于林家坟密谋举事,武昌起义爆发后,西安于10月22日响应,起义一举告成,张凤翔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,他任都督府秘书长。清军进兵陕西,潼关失守,形势危急。有人主张放弃西安,退守龙驹寨,高力排众议,劝张以西路军守华阴,终于击溃清军。1912年,任关中道观察使、关中道尹,多方为民国创立基业。1914年夏,袁世凯派亲信陆建章取代张凤翔任陕西都督,他辞去职务。第二年移居北京,以读史、行医、卖字为生;主张以章草简化汉字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痛感国运危急,主张抗日,常以诗文抒发忧国之情。“七·七”事变后,辗转回陕。1943年病故于城固。曾著有《嘉乐堂诗文稿》。
1907年,他带马师表等10余名陕北学生赴日本留学,籍此考察日本政治、实业;拥护孙中山政治主张,参加了同盟会;创办《秦陇报》,任主编,撰文宣传民主救国思想。回国时购置铁纺织机,准备在家乡发展实业,因原料困难未能实现。后在耀县、铜官(今铜川)、延安、米脂办牧场,自任场长,广招贫民牧羊。1909年,任陕西咨议局议员,暗与郭希仁、张伯英等联络同盟会成员,策动新军部分军官,准备反清。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,张凤翔等约他于林家坟密谋举事,武昌起义爆发后,西安于10月22日响应,起义一举告成,张凤翔为秦陇复汉军大统领,他任都督府秘书长。清军进兵陕西,潼关失守,形势危急。有人主张放弃西安,退守龙驹寨,高力排众议,劝张以西路军守华阴,终于击溃清军。1912年,任关中道观察使、关中道尹,多方为民国创立基业。1914年夏,袁世凯派亲信陆建章取代张凤翔任陕西都督,他辞去职务。第二年移居北京,以读史、行医、卖字为生;主张以章草简化汉字。“九·一八”事变后,痛感国运危急,主张抗日,常以诗文抒发忧国之情。“七·七”事变后,辗转回陕。1943年病故于城固。曾著有《嘉乐堂诗文稿》。
来电话时请说是在榆林信息网http://www.yulin123.com/看到的!
联系方式
|
网友回复
正在加载数据,请稍等......